十里駐在所

十里駐在所

作者
毛利之俊,陳伯榕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八通關越警備道在開鑿期間,不但沒有讓布農族屈服,反而遭致更頑強的抵抗,開鑿部隊屢遭突襲的慘況更是不時發生;因此,當局決定在大正11年(1922)增設17處駐在所,以強化對沿線部落的監控。其中,照片中的十里駐在所以及附近的多土袞、卡雷卡斯、三四溪等駐在所皆是在此時增建的。「十里」之名的由來,乃在於其距東段起點玉里恰好是十日里(約39公里多)路程。值得一提的是,該道路從多土袞起,經過十里、石洞到抱崖的路線,皆是沿著土沙多山稜脈的山腰走。「土沙多」的由來,其實就是源自於十里的日語讀音(Tosato);此外,一般駐在所皆設於道路山側的高地上,但十里駐在所卻設於谷側。此乃因谷側有一地勢險要的小高地之故,故該駐在所遠望有如一座堡壘。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十里駐在所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內容描述

八通關越警備道在開鑿期間,不但沒有讓布農族屈服,反而遭致更頑強的抵抗,開鑿部隊屢遭突襲的慘況更是不時發生;因此,當局決定在大正11年(1922)增設17處駐在所,以強化對沿線部落的監控。其中,照片中的十里駐在所以及附近的多土袞、卡雷卡斯、三四溪等駐在所皆是在此時增建的。「十里」之名的由來,乃在於其距東段起點玉里恰好是十日里(約39公里多)路程。值得一提的是,該道路從多土袞起,經過十里、石洞到抱崖的路線,皆是沿著土沙多山稜脈的山腰走。「土沙多」的由來,其實就是源自於十里的日語讀音(Tosato);此外,一般駐在所皆設於道路山側的高地上,但十里駐在所卻設於谷側。此乃因谷側有一地勢險要的小高地之故,故該駐在所遠望有如一座堡壘。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出處: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作者
作者: 
資料撰寫: 
陳伯榕
創建地點
發生地點: 
23.35431,121.14256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