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國家寶藏

國寶介紹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典藏於國立歷史博物館。

1959年8月19日在金門舊金城城東進行炸山採石工作時,發現深埋地下一石碑,幾經洗刷,碑上刻有「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及魯王事蹟。魯王是誰呢?魯王為明朝宗室朱以海(1618-1662),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遂往南逃,1645年宣布監國,而後在1651年移居金門,2年後去掉「監國」名號,1662年因氣喘,痰卡在喉嚨中窒息而亡。

當時魯王碑一出土,引發學術界眾多議論,然此碑也完整補齊魯王事蹟,也修正記載魯王種種誤傳的文書紀錄,為現存明鄭時期臺灣史研究之稀有重要史料,具特殊歷史意義與史事淵源。

此外,壙誌內容亦提供魯王史事文獻、修正謬傳,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及學術價值,因此在2011年被指定為國寶。

國寶賞析

此壙誌碑石屬玄武岩,長63.5公分,寬47公分,厚5公分。橫額刻有「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八字及魯王畢生事蹟全文,分19行,共734字,出土時右上角已損,但碑身完整。
橫額「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該篇壙誌可修正舊史的錯誤,如魯王的死因及逝世日期,據《明史》記載監國魯王末路為鄭成功派人將其沉入海中,且薨逝日期眾說紛紜,然碑誌明確載記「魯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二日中痰而薨。」,立即修正二處紕謬。

參考資料

    1. 劉占炎,〈發現皇明監國魯王墓記〉,《臺灣風物》第10卷第1期,頁31–33,1960。
    2. 胡適,〈跋金門新發見「皇明監國魯王墓記」〉,《臺灣風物》第10卷第1期,頁38–41,1960。
    3. 臺南市文獻會,〈魯王壙誌發見後臺南市文獻會意見七點〉,《臺灣風物》第10卷第1期,頁50–54,1960。
    4. 黃典權,〈「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研究〉,《臺南文化》第7卷第1期,頁1–76,1960。
    5. 陳春聲,〈在禮法正統與政治現實之間-魯王在金門活動及相關歷史記憶的研究〉收入金門縣文化局編,《2012年金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門:金門縣文化局,頁1–19,2012。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前身為1955年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是國民政府遷臺後成立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1957年正式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典藏文物初期以教育部撥交之戰後日本歸還古物以及原河南博物館遷臺文物為基礎,後經由各界熱心捐贈及價購等管道逐年累積,至今已達五萬餘組件,涵括書畫、版畫、銅器、陶瓷器等19項類別。文物樣貌多元,古今兼備,並深具民間性與生活性,這些珍貴資料皆呈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