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本計畫致力於支援考古學研究、教育及推廣。透過將歷史語言研究所內考古資料之典藏數位化,持續豐富資料庫內容與優化使用體驗,並活化數位典藏產出,以推動人文教育與知識深耕的工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s 的頭像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專案展示

與考古學家一起探索殷墟大小事


展覽將透過「殷墟發掘創舉」讓您了解殷墟發掘的眾多指標性意義,並一覽十年發掘的年表大事記,進入民國初年那段精彩輝煌的考古歲月。接著奉上安陽周邊以及殷墟各遺址之發掘工作區域圖,點選地圖上之宮殿區與王陵區遺址便可更進一步聚焦於考古發掘的遺址介紹,帶您「走進遺址」,從文物出土之空間脈絡深入認識殷商文化。再來展覽為您記錄了殷墟十五次發掘以來,參與其中的史語所同仁與重要職工「人物小傳」生平故事,從人物的角度勾勒出安陽殷墟考古發掘工作的氛圍與大環境之背景。此外,為了更完整呈現發掘期間所面臨的種種難題教育使命、以及考古前輩們田野生活的各種趣聞故事,我們帶來三檔展覽故事,以老照片搭配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帶您一探究竟。最後,殷墟的珍貴出土遺物,數量多達數十萬件,本展覽精選50餘件殷墟典藏文物,展示這些所藏的重要文物。

劉茂源博士紀念特展──跨越世代與國境的學術傳承


劉茂源博士為臺灣考古學界的前輩,師從國分直一教授,為臺灣第一位赴日取得考古學博士的學者,所調查過的遺址遍及全臺灣,也為臺南國母山及花蓮支亞干(萬榮.平林)遺址留下詳細的發掘紀錄。此外,劉博士也跟著國分教授,對臺灣南部西拉雅、東部蘭嶼的達悟族進行相關的研究,留下許多影像紀錄。

劉茂源博士是一位活躍穿梭於臺、日、中三地的學者,從臺灣考古學的學術發展歷程觀之,他的考古經歷始於戰時日籍學者的持續傳承,接著面臨戰後來臺中國考古學者研究焦點的轉變,並見證了1980年代之後留美學者返臺帶來的新思潮,劉茂源博士的傳奇一生歷經了臺灣考古學最動盪,也是最豐富多彩的時代。

資料庫展示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


本資料庫收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與研究所所藏及相關合作案之數位典藏成果,採取考古學的系絡分為「遺址」、「遺跡」、「遺物」三個子資料庫,也收納各種形式的媒體資料,例如與考古工作及研究相關的各式照片、線繪圖、拓片、田野記載表、墓葬記載表、地圖等各式記錄在本庫的「影像」子資料庫中。

臺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


收錄臺灣及離島地區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相關考古遺址普查、發掘資料,並介接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搭配地理資訊技術(GIS)及網路地圖圖磚服務,讓使用者能瀏覽並檢索臺灣及離島各地考古遺址資訊。另搭配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以貝類模式內文圖片呈現現生貝類及考古貝類的分佈、出土資訊。

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


為生態考古研究議題研究所需而建置的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提供本所所藏收錄考古出土的貝類遺物或生態遺留,進而提供考古發掘中常見的貝類或貝器遺留比對研究之用。可瀏覽臺灣周邊海域自新石器時代以來豐沛之貝類物種生態,傳達環境永續經營之理念。除了友善檢索功能,另藉由分布區域、依外形檢索、依功能檢索及依物種分類檢索,提供多樣化的搜尋方式,與臺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提供古今貝類分布之空間資訊。

3D 考古文物櫥窗


透過攝影測量技術製作3D考古文物模型,用以推廣考古學知識,讓民眾更容易親近考古遺物,並連結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以期讓更多對考古學有興趣的使用者,透過資料庫得到所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