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形器座

獸形器座

國家寶藏

國寶介紹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獸形器座》於1923年,在中國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發掘,屬春秋中晚期器物,材質為青銅器,高47公分,長34公分、寬30公分,後世學者徐中舒認為其物件為鎮墓之用。

此器為春秋青銅器中獨一無二的具有奇特寓意的獸面人身像,是研究春秋時代非常重要的青銅器,非常珍貴,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因此在2011年被指定為國寶。

國寶賞析

獸面人身,大眼,額上有鱗甲紋,袒胸露腹,腳踏蟠蛇。
口中含有一長條延伸而上,頭部亦有二條向上的曲柱,疑似為承盤等器物底座,上承物已失。

獸形器座背面,從背影可知肩胛肌肉紋理清晰,頗為生動。

獸形器座側面,無論是彎曲的長角、凸腹、翹臀、
屈膝及足下蜿蜒的蛇身等,展現零缺點的優美曲線。

足下牢牢地踏住一雙8字型的蹯蛇,蛇因驚恐而瞠目張口,鱗片倒豎,對蛇之形象塑造力強,寫實又傳神。

參考資料

    1. 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編,《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
    2. 楊式昭,《春秋楚式青銅器轉型風格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
    3. 楊式昭,《春秋方壺上的立體飾件研究》,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16。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前身為1955年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是國民政府遷臺後成立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1957年正式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典藏文物初期以教育部撥交之戰後日本歸還古物以及原河南博物館遷臺文物為基礎,後經由各界熱心捐贈及價購等管道逐年累積,至今已達五萬餘組件,涵括書畫、版畫、銅器、陶瓷器等19項類別。文物樣貌多元,古今兼備,並深具民間性與生活性,這些珍貴資料皆呈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查詢系統」

藏品推薦

運用AAT-Taiwan「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詞彙進行全球文物典藏單位近似藏品推薦鏈結,擴展藏品知識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