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士博士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長年致力於宗教史、醫療史與社會文化史之研究。從尋常百姓生活的小歷史視角出發,關注到檳榔之「物」與「用」從「芳草」到「蕭艾」的問題,於2010年展開檳榔文化研究,2014年曾將部份研究成果策畫成「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於中研院展出。2021年逝世前,以「檳榔的履歷」重擬書稿架構,由及門弟子陳藝勻博士評估文稿(含未完稿)情形,予以整理、編排成書。其中完整篇章由三民書局於2023年出版為《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下稱《檳榔文化史》)一書,另有三章未完稿,經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陳元朋教授與陳藝勻博士共同綴合段落、考證文獻與增補資料說明,由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以數位出版形式公開於「開放博物館」。
本輯首先透過林博士最新亦是最後的檳榔研究成果《檳榔文化史》一書之導論、編輯說明與二篇推薦序,展現本書特點與作者研究歷程。《檳榔文化史》中論述檳榔在中國流傳的部份,由漢至五代為止;本輯第二部份的未完稿接續專書,自宋遼金元述至明代,並擴及韓國檳榔文化發展。這三章斷簡殘篇,多數為不完整文字段落,或是史料綴集並加註筆記,或甚至僅留下各節擬參考使用的史料。雖然如此,讀者仍得以窺見學者將片段史料化為結構論述的過程,呈現的不只是未竟之作,更是研究脈絡。林博士曾將中國方志中與檳榔相關的風俗記載,依婚禮、喪禮、宴客、歉禮等主題整理成「檳榔風俗地圖」,展現清代與民國時期的部份史料,因此我們將此地圖置於未完稿之後的第三部份,讓時序有所延續。除了「檳榔風俗地圖」,林博士亦繪製一百八十餘幅檳榔研究地圖,揭示宋代以降檳榔文化流布,以及臺灣於清代的檳榔文化分布、日治至當代各時期與年度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統計;這些地圖都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於「開放博物館」釋出。最後,讓我們回顧林博士稍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數位版。
本輯首先透過林博士最新亦是最後的檳榔研究成果《檳榔文化史》一書之導論、編輯說明與二篇推薦序,展現本書特點與作者研究歷程。《檳榔文化史》中論述檳榔在中國流傳的部份,由漢至五代為止;本輯第二部份的未完稿接續專書,自宋遼金元述至明代,並擴及韓國檳榔文化發展。這三章斷簡殘篇,多數為不完整文字段落,或是史料綴集並加註筆記,或甚至僅留下各節擬參考使用的史料。雖然如此,讀者仍得以窺見學者將片段史料化為結構論述的過程,呈現的不只是未竟之作,更是研究脈絡。林博士曾將中國方志中與檳榔相關的風俗記載,依婚禮、喪禮、宴客、歉禮等主題整理成「檳榔風俗地圖」,展現清代與民國時期的部份史料,因此我們將此地圖置於未完稿之後的第三部份,讓時序有所延續。除了「檳榔風俗地圖」,林博士亦繪製一百八十餘幅檳榔研究地圖,揭示宋代以降檳榔文化流布,以及臺灣於清代的檳榔文化分布、日治至當代各時期與年度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統計;這些地圖都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於「開放博物館」釋出。最後,讓我們回顧林博士稍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數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