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魚類資料庫》的統計,迄今出現在台灣周邊水域的魚類已近3,300種,約占全球的1/10,其中有3,000種都是海水魚。台灣魚類的多樣性就陸地的面積而言,大約是其他國家平均值的400倍,就200海里專屬經濟水域面積而言,也有他國的31倍之多,非常值得國人驕傲和珍惜。但是你可知道台灣的海水魚的多樣性為何這麼高?牠們有哪些種類?分布在哪裡?其中最常見的是哪些種類呢?
台灣的魚類種類多,主要是因為海岸生態系或棲地十分多樣,不同棲地有不同魚種。但這些多樣的棲地到底位在哪裡?生活在其中的魚類又以何種魚的數量最多?根據研究人員在不同的研究計劃,利用不同的調查和採樣方法,在不同的地點,所調查到魚種都會有所不同。其中許多魚種可能是大家很陌生的種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本項主題展示的目的就是要給你這些答案。
透過點選下方台灣地圖中所標記的不同海洋生態系,一探該生態系在台灣的分布位置,並可見其中有作過調查研究的位點,即不同計劃在最近或過去的某一年裏用某種採樣方法所採獲個體數 (尾數) 、漁獲量或重量最多、最常見,排名前十名的海水魚種。包括學名及中文名,再點擊超連結,你就可以更進一步去看到牠們的照片和了解這些魚種的身世了。
至於為什麼牠們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些種類呢?為什麼這些實際上數量最多的魚種,我們卻不認識牠們的可能原因包括:
- 我們所熟知在不同生態系中的代表性魚種,其實數量並不是最多,而且調查和採集的方法也抓不到牠們。譬如紅樹林的彈塗魚,珊瑚礁的蝴蝶魚都不會出現在前10名的魚種中。
- 牠們通常因為成熟的體型小,並且不是我們常吃的經濟性食用魚類,當然也不會是養殖的常見魚類。
- 牠們不是我們常在水族缸中看到的美麗的觀賞魚類。
- 牠們通常體型小,不顯眼,白天躲在潮池縫隙中,可說是所謂的隱蔽種 (cryptic species)。
- 這些小型魚類通常是草食性或是浮游動物食性,吃牠的大魚就是所謂的掠食者,因為被過度捕撈,數量變少之後這些小魚少了天敵,數量就愈來愈多了。
- 這些魚類特別耐命,在惡劣的環境下,如溫度、鹽度及酸鹼度的劇烈變化或是各種污染及氣候變遷都還能存活下來,繼續繁衍。
- 由於長期的適應和演化,牠們有更好的求生存或生活史及繁殖策略,確保種族不會滅絕。
你也可以想想看,還有什麼其他原因呢?如果你有想到其他的原因,歡迎寫信告訴我們。(邵老師的信箱 : zoskt@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