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

蓮池

國家寶藏

國寶介紹

章節封面圖片

林玉山〈蓮池〉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為該館鎮館之寶。

林玉山(1907-2004),嘉義人,父親經營風雅軒裱畫店,從小與自家兩位畫師指導下,接觸到中國傳統宗教民俗畫。1922年,林玉山開始向畫家伊坂旭江學習水墨畫,並隨陳澄波寫生,接觸到水彩、速寫等西式表現技法。在伊坂旭江與陳澄波的鼓勵下,林玉山在1926年前往日本,就讀於東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1927年舉辦首屆臺灣美術展覽會,林玉山與郭雪湖、陳進入選東洋畫部的三位臺灣人畫家,被稱為「臺展三少年」。

〈蓮池〉畫作曾獲得第四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獎,構圖上從左上到右下的斜角視野來營造視覺動態,畫中的荷花田隱喻生命發展的歷程;左下角的白鷺緩步涉水,緊盯水面下優游的小魚,在靜態中增添動態與生氣。畫中深淺交錯的色調抓住曙光乍現的一剎那,營造一種獨特的暖意與靈性氛圍,突顯作者的設色之高妙,用墨的灑脫及文人意涵的深奧。

此作融合中國傳統之重彩風格,日本畫的細膩手法,西洋畫作的寫實觀念,形神俱妙,因此在2015年通過文化部審議,被指定為國寶。

〈蓮池〉完成於1930年,為林玉山為臺灣美術史留下的一件傳世經典作品,融聚臺灣、日本與中國三地繪畫風格特色於一身。此畫作取材於嘉義牛稠山,林玉山為求寫實,追求曙光乍現時,荷花隨光綻放最美的一剎那,與畫友林東令在牛稠山蓮池畔旁漏夜守候,忍受蚊子侵襲,等待晨曦來臨,荷花綻放時,即刻寫生,以求真求實的精神成就此畫。

這幅巨作花費林氏一個月時間閉門繪製,不但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是表現臺灣風土的一件力作,在用色上,他認為臺灣的蓮花有自己的特色,牛稠山的土都是紅色赤土,因此池水也是紅色的,因此不惜資金,特下功夫,以金粉作畫,而金粉又分赤色純金、青色青金、稍淺藍色水色金,巧妙運用三色金繪出晨光照映在赤紅的山、碧綠的水不同光影。

而此畫作當時送給資助林氏的同鄉友人,然在1999年,日本收藏家欲購藏,幸有全民發動募捐,才得以順利購藏永留臺灣。

國寶賞析

本作以工筆精描,敷色細膩穠麗,舒雅氣韻,佈局上更為精妙。

前方是一池滿叢的荷花,視線稍往左上望,亦有一叢荷花,兩叢之間以水道相隔,荷葉田田青照水,枯葉盡水依姿態,各爭其姿,半開、盛開的荷花花瓣露珠霑滯,晶瑩剔透,掉落在水面上的花瓣宛如小舟,隨著水波起伏飄盪;若說荷花田呈現靜謐怡然的感受,那左方的白鷺鷥則是增加動感之氣息,白鷺鷥定睛看著在清澈池水裡游動的魚群,緩步踏水泛漪,欲伸長長喙捕捉魚兒,從此畫中感受到生態之美。

以各種層次的金彩繪製水面,來呈現牛稠山赤紅土質映在水面的不同色調,也表現出水面因光影而有所變化,即使是葉下陰影,也隱透出金色色彩。
清晨之荷花白中泛紅,經過一夜收昔,露水微霑,更顯花紅葉綠。
黑色的長喙、細腿,白羽的白鷺鷥是整幅畫的焦點,隨著鳥的視線,會發現白鷺鷥動中帶靜,緩慢接近水下魚兒,準備飽食一頓。

林玉山署名及「林英貴印」鈐印一枚

參考資料

    1. 高以璇主訪,《林玉山 : 師法自然 》,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
    2. 王耀廷、蕭瓊瑞、薛燕玲,《典範傳移—林玉山繪畫藝術特展》,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2。
    3. 潘襎,《林玉山〈蓮池〉》,臺南市:臺南市政府,2014。
    4. 陳瓊花、林章湖等撰, 《「繪寫自然」神韻林玉山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6。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988年開館營運,以視覺藝術為主軸,專注於臺灣現、當代美術之典藏、研究、展覽與教育推廣,提供豐富且專業的藝術欣賞環境。此外,為肩負守護臺灣美術資產的重任,對於入藏之畫作均妥善保管並加以數位化,同時建置「國美典藏」資料庫網站,與全民共享藝術文化資源。

藏品推薦

運用AAT-Taiwan「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詞彙進行全球文物典藏單位近似藏品推薦鏈結,擴展藏品知識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