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代開始,由於留存於世的文獻大增,讓我們對於當時中國境內外的檳榔文化的認識,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尤其是大量的文人詩文和地方志,更讓我們對於當時的嚼食風氣、禮俗及物產的地理分布可以有比較具體的掌握。
檳榔入華考:明代
一、浙江知縣(開化?)葉侯(葉祿;葉介庵)接待士人方豪時,「以王瓜、青榴并所攜檳榔襍為一器而饗之」(《國朝獻徵錄》),卷85,〈浙江‧知縣,介庵葉侯祿墓表〉,頁113之206B-207A)
一、明嘉靖至萬曆年間,各地土官每年至京「慶賀」聖節,每三年入京「朝覲」時,必須以「方物」入貢,而湖廣土官(桑植安撫司、添平千戶所)的貢物之中,就有檳榔(《禮部志稿》,卷36,〈主客司職掌‧朝貢‧土官〉,頁597之669B-670A),可見當地應有出產檳榔。
檳榔地名有:一、明代廣寧右屯衛有七堡,其中之一就叫檳榔堡。(見《錦縣志》,卷2,〈建置志‧屯堡〉,頁2365A;《明一統志》?)二、湖廣岳州府慈利縣西南有天門山,山中有「檳榔洞」(《明史》,卷44,〈地理志‧湖廣‧岳州府〉,頁1080)
詩:一、徐渭《徐文長文集》[明刻本],卷7,〈七言律詩〉。吃檳榔。
二、孫蕡,〈廣州歌〉[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卷291,〈明詩初集〉]:「扶留葉青蜆灰白,盒飣檳榔邀上客」。
明代本草著作中收錄檳榔的有:一、徐彥純(?-1384AD),《本草發揮》。二、徐豳(號鳳石),元末明初之人(?-?AD),《秘傳音制本草大成藥性賦》[鄭金生點校本]
一、江西省饒州府臬平縣有檳榔山(地名)二、「南京太醫院藥百二十有三味」,其中之一味便是檳榔。三、浙江處州府遂昌縣黃山舊名檳榔尖。四、廣東雷州府徐聞縣有「檳榔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