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77個藏品
Harvest festival dance song
Harvest festival dance so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Wolfgang Laade: Taiwan R.O.C. Music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1988(吳榮順收藏)
Amorous dialoque
Amorous dialoque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Wolfgang Laade: Taiwan R.O.C. Music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1988(吳榮順收藏)
hinishparitunirtur-1
hinishparitunirtur-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曲詞的詞意不詳,但耆老從唱詞a'a'擬態烏鴉的笑聲說明,這是一部邵族人學習漢人種稻,那不純熟的技術,使樹上的烏鴉看了都在嘲笑的情景。唱詞一共分成六大段,每一段都運用接頭、接尾的「頂真」方式,由於這種特殊的演唱方式,使得樂曲可以無終地、反覆式的循環演唱。
hinishparitunirtur-2
hinishparitunirtur-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歌詞同hinishparitunirtur-1,都為慢板樂章,但旋律不相同,此由兩樂句所組成,它的特色在尾句的邵族忒有唱法,四度下行「re-la,la-mi」,旋律呼應著歌詞的頂真方式反覆演唱。版本二:邵族人學習漢人種植水稻,需用畚屐耕田,然而技術不熟練,樹上的烏鴉看到也在笑。
tuktuk tamalun-2
tuktuk tamalun-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二:此曲為非常簡短的一首歌謠,為快板樂曲,由於非常難搭配舞步,所以鮮少在部落內演唱,其中曲詞省略了「bahu」的部分,雖更為精簡,但仍具童趣與歡樂的情懷。
mang qatubi-1
mang qatubi-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二:根據耆老表示,此為半程祭minfazfaz到最後祭minrikus前兩天所唱之曲,在每一天的shmayla儀式將慢板歌謠歌唱完之後,族人成一縱隊,或牽手或搭著肩,由一位男性族人帶領,或為pariqaz或為paruparu,手拿著由竹子剖開的雞帚領眾,隊伍最後一位是一位拿著竹掃帚
matushqan
matushq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這是一首與pusisimalun同旋律的樂曲,耆老袁嫦娥表示此為拿米給鳥吃的情景。
paru nipin
paru nipi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耆老石阿松先生表示,這是一首該年受到鑿齒孩童於祖靈屋hannán內所歌唱之曲。此曲並沒有配合舞步舞動身軀,族人通常於每日shmayla之後,靜坐在祖靈屋前,一邊跟著耆老練唱此曲。
mang qatubi-2
mang qatubi-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二:這是一首最後祭minrikus前一天最後一次雞帚與竹掃把遊莊所歌唱的曲子,曲詞的第二句通常即興地表現著qatubi(遊街神)即將回去的不捨之情。
simirsir
simirsir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和平村歌謠 平和村勇士舞的特色,是開頭必唱一首專屬於這個部落的勇士歌,舞步的表現是乾淨、簡潔,不拖泥帶水,身體如篩小米般前後不規則搖動,族人並致力於教導年輕人勇士歌舞。
kaljazianan
kaljazian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和平村歌謠 平和村勇士舞的特色,是開頭必唱一首專屬於這個部落的勇士歌,舞步的表現是乾淨、簡潔,不拖泥帶水,身體如篩小米般前後不規則搖動,族人並致力於教導年輕人勇士歌舞。
kisutjasutjau
kisutjasutjau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和平村歌謠 平和村勇士舞的特色,是開頭必唱一首專屬於這個部落的勇士歌,舞步的表現是乾淨、簡潔,不拖泥帶水,身體如篩小米般前後不規則搖動,族人並致力於教導年輕人勇士歌舞。
虹谷(山谷)的媽媽
虹谷(山谷)的媽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卓社傳統詞曲 描述一位智勇雙全的母親,從敵人手中逃脫的故事。
機會
機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曲冰傳統詞曲
布農族歌謠
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幫忙apin除草,apin本來說要殺大公雞招待(除草的人)。但是,到最後只招待小雞。有嘲諷之意。(本首曲名不詳,耆老們都忘記了。也只有畫面上這為耆老會演唱這首歌了。)
nuin tina hunku(組曲)
nuin tina hunku(組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nuin tina hunku是一首敘事的歌謠,簡單明瞭。部落族人習慣將nuin tina hunku後面加上aivin maias(給我針線)這首歌串為組曲演唱。至於為什麼?耆老回答是:都是這樣唱的。
給我一碗湯
給我一碗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也是一首“應答式”的歌謠,其涵義直接、簡單。
給我針線
給我針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首布農族卓社群最傳統的“應答式”歌謠。
Lenkabu mai la~a
Lenkabu mai la~a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將織布的薴麻編成(繞成)圓形狀,可是卻纏在一起,糾結成一團。(趕緊弄開)去接替爸爸的工作,再繼續接替媽媽的工作。
katu zalbu
katu zalbu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曲的內容有些安慰之意卻略帶嘲諷。部落有許多耆老不喜歡這首歌曲,認為歌內容不妥。
kalua
kalua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布農族卓社群的童謠,幾乎每個人都能朗朗上口。
讚美大地
讚美大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曲冰傳統詞曲 感謝讚美天主,創造天地萬物,使我們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奧妙因著天主的恩典與奇妙的引領,我們是多麼的歡樂,多麼的喜悅。
烤過的Takur草
烤過的Takur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是誰在山上放槍
是誰在山上放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