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6個藏品
懷舊
懷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訂婚
訂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日月潭邵族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豐年祭的祭歌,屆時族人在部落當中成一排列隊行進,挨家挨戶拜訪慰問歌唱此曲。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被稱為是「歡迎之歌」的杵歌,呂炳川認為是邵族的代表歌曲,日本音樂學者田邊尚雄在1922年來台調查的時候,竟已經採綠到了這首歌。通常這首歌會和杵音一起演唱。
諷刺
諷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這首名為arumiqan的“諷刺歌”,是一首四個動機所組成的曲調。從歌曲的音組織上來看,它並不是一首邵族歌謠的習慣音型與曲調語法,其動機卻與台灣客家歌謠當中的一首歌曲「十八摸」的前四個動機完全一樣。因此這首邵族歌謠,當時的創作背景是從何而來,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摔角
摔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摔角是一首節奏上比較工整性,而以八小節構成的四拍子歌謠,這在邵族的非儀式歌謠當中,是較少出現的歌謠形態。從音樂的結構上來看,倒像是一首邵族的童謠。
捕蛇
捕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捕蛇應是一首邵族童謠,但其曲調結構依如前一首一樣,其來源與布農族童謠之語法完全一樣,一點都無邵族非祭儀歌謠四度上下行的基礎語法,不過這或許又是邵族童謠的風格。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邵族農曆八月初一豐年祭第一天所唱的歌,對於邵族而言,豐年祭就相當於他們的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慶典。在祭典當中,開始是先由小孩出來唱歌,然後接著才由老人出來歌唱。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日月潭邵族豐年祭活動當中演唱的一首歌曲,歌詞為頂針格的句法,演唱的時候族人會加快舞步的動作,然後逐漸加快到不能跳下去為止。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錄音當中呈現了邵族歌舞歡唱的一個場景,這段音樂非常有趣,其中有阿美族的旋律,有自己傳統的曲調,也有一些組合性的片段旋律,呈現了一種多元音樂質素共存的一種現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邵族歌舞活動中的這個部分,是容許其他音樂的質素加進來的。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邵族的一首在出草之前所唱的歌。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稱為「lelolelo」的邵族歌謠,是由女性齊唱的方式來進行,雖然旋律的長度每一段不等,是一種不等質拍節的歌曲,歌曲有固定的節奏感,但是因為沒有舞蹈的伴隨而顯得不是非常的明確。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舞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段音樂主要是阿美族旋律和泰雅族旋律的組合,但是邵族在使用的時候,將其中做了一些調整與變化。基本上這種類型的音樂都在表演性的場合當中來使用。
魚池鄉水社村 邵族杵音
魚池鄉水社村 邵族杵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音樂是邵族的杵音,是由長短不同的杵與竹筒,以不同的節奏擊地而發聲,是邵族極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表現。
獵首歌
獵首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遇蛇之歌
遇蛇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杵聲與杵歌
杵聲與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接客人(歡迎歌)
接客人(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家庭生活歌
家庭生活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老頭目名
老頭目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潑水歌
潑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爬山歌
爬山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打獵歌
打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男女情歌
男女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