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47個藏品
莊淑旂寫寫字
莊淑旂寫寫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經常需要動筆回信或是簽書,年長後為預防健忘,也經常寫字條給自己或他人。
莊淑旂寫書法
莊淑旂寫書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喜歡寫書法,自幼(1926年)入漢學書法家曹秋圃的私塾學習。即使後來用毛筆的場合減少,但是她拿原子筆還保持握毛筆的手勢。
王敏川
王敏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敏川,1887-1942年,彰化人,舊名義源,字錫舟。1905年自彰化公學校畢業,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1909年回母校彰化公學校任教,1919年離職赴東京攻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加入啟發會與新民會,參與《臺灣青年》之創刊,發表並翻譯多篇關於女性自覺、教育及文化改革之文章。
王萬得與友人合影
王萬得與友人合影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本物件為日治時期社會運動參與者因1926年「六一七事件」遭到逮捕入獄後,獄友出獄眾人迎接合影。入獄者為高兩貴(前排左一座者)與潘欽信(前排右一座者)。王萬得為後排右一戴墨鏡者。
李金鐘
李金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金鐘(1904-1974),彰化市子尾人,字少潛、振南。父來賓,母賴煌,排行次男。彰化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畢業後,進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1921年(大正10年)轉至中國發展,後又轉學至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
日治時期臺中梧棲士紳黃交黎
日治時期臺中梧棲士紳黃交黎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本物件為日治時期臺中梧棲士紳黃交黎。拍照地點在室外,黃交黎後方可見室內空間和門檻。黃交黎坐在椅子上,靠著椅背,翹腳,右腳壓在左腳上,右腳翹起,左腳著地,雙手交疊放在大腿上。其服裝為長袍馬褂,腳上穿著布面平底鞋。
1955-56左右魏清德-瀛社60週年集
1955-56左右魏清德-瀛社60週年集
黃美娥
魏清德(1886-1964),新竹人,後遷居臺北艋舺。父為魏篤生秀才,長子是「臺灣小兒科教父」前中研院院士、臺大醫學院院長魏火曜,次子是亦曾任臺大醫學院院長的「臺灣婦產科舵手」魏炳炎。
李中慶
李中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中慶(1899-1961),彰化北門人。父李萬,母謝查某。排行長男。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本科畢業,隔年在家鄉開設「仁安醫院」。積極參加社會運動。1923年(大正12年),與彰化其他在地醫師加入彰化之青年會,因熱衷演說而被警察取締。
蔡孝乾
蔡孝乾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蔡孝乾,(1906-1982),彰化花壇出身。公學校畢業後,參與了教師相關研習取得教師資格,從1919年起在彰化第二公學校擔任代理教師,此後直到1923年,他陸續在姜崙公學校、該校秀水分校長與和美公學校庄子分教場任職。1920年代他參與了台灣文化協會活動,他在會中認識了王敏川等人,思想上偏向左派。
楊吉臣
楊吉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楊吉臣(1854-1930),彰化線東堡彰化街人,本名長安,為彰化開拓先賢楊志申後裔。其堂姊楊水萍嫁林朝棟為妻。1889年(光緒15年)清法爆發戰爭時,法軍猛攻基隆獅球嶺,林朝棟統領鄉勇堅守,他率兵前往支援,後以軍功敘五品銜並賞戴藍翎。
石錫勳
石錫勳
石美莎
石錫勳,1900-1985年,彰化人,字逸南。彰化公學校畢業後,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就讀期間與丁瑞魚、林麗明、甘文芳、張梗、吳海水等人,常至大安醫院向蔣渭水請益,因抗議臺、日學生待遇不公,杯葛日人棒球隊之加油,險被開除。
蔡年亨
蔡年亨
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蔡年亨(1889-1944),臺中清水鰲峰里人。為清水另一蔡氏家族「蔡泉成商號」的後裔。蔡氏幼時曾由母親親授課業,後來畢業於臺灣國語學校。曾在牛罵頭公學校執教鞭,1910 年(明治 43 年)轉業從商,經營大甲帽蓆貿易,曾於神戶設立支店,亦曾赴中國南方進行考察。
黃清波
黃清波
伽馬文創有限公司
黃清波,臺中大甲出身,1891年(光緒17年)生。公學校畢業後,考取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之後回到大甲任教,但數年後辭職,轉投入帽子產業。1915年(大正4年)他與許天催,吳淮水等人共同倡議設立「大甲信用組合」,並且在大安漁業組合。可以說他在辭去教職後,相當積極於地方上推動產業活動。
張邦傑
張邦傑
Wikimedia Commons
張邦傑,1899-1964年,原名張錫鈴。生於福建惠安縣秀塗村,其父張汝東攜家來臺經商,後定居高雄旗後。在家排行老三,為張錫祺(1898-1960年)堂弟。
彭華英
彭華英
國立臺灣圖書館
彭華英,1885-1968年,南投人,出生於竹東。1921年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在日期間參加啟發會、新民會、臺灣青年雜誌社,並與日本左派人士高津正道、堺利彥等接近,被日本警方嚴密監視。
王敏川
王敏川
國立臺灣圖書館
王敏川,1887-1942年,彰化人,舊名義源,字錫舟。1905年自彰化公學校畢業,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1909年回母校彰化公學校任教,1919年離職赴東京攻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加入啟發會與新民會,參與《臺灣青年》之創刊,發表並翻譯多篇關於女性自覺、教育及文化改革之文章。
黃周
黃周
國立臺灣圖書館
黃周,1899-1957年,彰化和美人,號醒民,又號吾黃周也。1918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後於彰化公學校任教。1920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參與新民會,為《臺灣青年》和《臺灣》之撰稿者,又為東京磺溪會發起人之一,1924年畢業後,遊歷中國,訪查南京、上海民情。
王受祿
王受祿
國立臺灣圖書館
王受祿,1893-1977年,臺南人。父親王鍾山為前清秀才,日治初期任臺南第一公學校漢文教師。幼年從父習漢文,爾後入第一公學校,畢業後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2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返鄉入臺南醫院任職。1917年參與經營回生醫院。
葉清耀
葉清耀
國立臺灣圖書館
葉清耀,1880-1942年,臺中東勢人。父親早逝,母親務農,家境貧苦。東勢公學校畢業後,與其兄長陳葉烈(從母姓)入山製樟腦油、伐木。之後就讀臺中師範學校,1902年畢業後,分發於垻雅公學校任訓導。1908年離開教職,在臺北地方法院臺中出張所任書記、通譯。
趙清雲
趙清雲
趙文華
趙清雲,1909-2003年,臺中大肚庄下簝仔尾人(今臺中市大肚區磺溪里),俄文名:沃洛達爾斯基。 1921年3月大肚公學校畢業後,受三伯父趙欽福鼓勵前往中國發展,因此,1927年5月,與堂兄趙從錫輾轉到中國上海,先就讀勞動大學中學部,再讀暨南大學中學部。
晚年時期的趙清雲
晚年時期的趙清雲
趙令平
晚年時期的趙清雲
陳虛谷
陳虛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虛谷(1896-1965),彰化線東堡新庄子庄人(今和美鎮),本名滿盈,字虛谷,筆名一村,依菊、醉芬、默生等,以字行之。5歲時過繼給塗厝厝大地主陳錫奎當養子,養母吳鶯。
莊垂勝
莊垂勝
施玲玲
莊垂勝,1897-1962年,鹿港人,字遂性,號負人,另號徒然居士。1910年鹿港公學校畢業,考入大目降糖業講習所,畢業後至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蒜頭工場任職,後得霧峰林家之助,於1921年入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就讀。
張灥生
張灥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灥生(1889-1968),彰化東門人,為彰化望族。父晏臣,母吳澤,排行三男。畢業於彰化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本科。至臺北市林本源博愛醫院任職,取得臺北廳的醫師免許證書(執照)。1912年(明治45年),在臺中市開設擁有先進設備的「博愛醫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