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68個藏品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為一背小孩之坐像,泥偶二腿與身成直角坐勢,腳已損手向左右分開,手掌向內手背彎向外,泥偶背略向前傾頭稍向右斜。有耳及耳孔,眼是二深寬線溝,有鼻無孔。下唇突出,口為一圓深孔頭大,小泥偶有耳、眼、鼻、口。
熔銀器
熔銀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陶製熔銀器,整體為一狹長之圓滑方形,器身高為2公分,其中央另塑一較小之橢圓形溝槽,其槽口緣特地塑高微凸,以利盛裝熔銀之用。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坐像泥偶,右掮一豬,泥偶背向前略傾,鼻子略突有二道線溝,腳指有三道線溝手指為四道線溝,豬是仰著掮,四肢合在一起二耳有孔,眼鼻嘴都是線溝。
潛水鏡
潛水鏡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鏡片用玻璃製成、鏡框用竹子製成,長4.2cm,連接兩鏡架已斷,後有一麻繩繫一黑色橡膠相連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頭戴盔,身穿甲,偶像為走路姿勢,眼細長高鼻,鼻孔深,唇薄大,兩耳向外張,長臉形,頸粗大,一臂已斷,另一手臂無手,兩腳一前一後成行走狀(盔已散失)。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抱船姿態的陶(泥)偶。雅美(達悟)族的陶(泥)偶是族人在製作陶器時,利用剩餘的陶土捏塑燒製而成。取材自日常的人物姿態(如跳舞、祭儀)、動物(如羊、豬),玩賞自娛或作為孩子的玩具。
陶碗(缺一角)
陶碗(缺一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採集自蘭嶼北岸島西邊貝塚內,Jikanyoyan?同時出土者十餘件藏品經故宮鑑定製作年代;元代,製作地點:福建。
陶碗
陶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採集自蘭嶼北岸島西邊貝塚內,Jikanyoyan?同時出土者十餘件藏品經故宮鑑定製作年代;元代,製作地點:福建。
斧頭
斧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鐵斧頭,木柄,斧頭鏽了,柄頭最頂端成弓形由柄頭下4.0cm,有5.0cm的長洞,就把斧頭底端插入,柄在11.0cm,19.5cm,43.5cm處,都各有1.0cm之刻紋成鋸齒形。
陶碗
陶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碗形器,口最大依次序減小,底最小,口緣略向外斜,底為圓底向內凹,全器質底粗糙,共分紅黑二色,無紋飾。
陶碗
陶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碗狀器物,口徑最大,依次頸、腹、底逐漸減小。口緣向外略斜,口緣缺一小塊,底為圓形,中央向內凹,底緣亦缺一塊。質地細,色黃,碗的邊緣有圓形花紋。
陶碗
陶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碗狀器,口徑最大,頸,腹,底依次減小,口略向外斜底為圓形,中央向內凹,腹部兩側各有小耳無紋飾黑色。 盛飛魚湯碗
陶鍋
陶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小口大腹圓底的罐狀器物。器物質地粗糙,色黑,無紋飾、唯頸部有裂縫底部有許多破洞。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形式為鐘形,由頂至底有六條支柱,繫於帽上,帽共有兩層內繞織編法(下),有棕葉(上),外層有兩種編法下層是以兩條籐為心,外側繞以籐條,再以這種條繞於帽於帽的外側,上層是用籐條而用繞織編法編成。
戰甲
戰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水牛戰甲,在袖口周圍用竹片條筐,上再用藤以捆紮法,前襟如一掛子,兩邊都用了藤捆紮法繫上,以及領口向上及有並排8條用藤捆紮在竹片上繫在衣上,同樣以後領向前襟並掛了六條用法。
陶碗
陶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碗狀器,口部最大,頸、腹、底依次減小。口部邊緣略向外斜底部亦有突出的邊,底為圓形中心向內凹,全器為黑色,無紋飾,底頸上繫有一布條。(無布條)
陶碗
陶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碗形,碗底緣有兩破洞,底為圓形,口沿稍為向外傾斜。口緣內側有花紋,全器為黑色。破損嚴重用黏膠黏住。
刀鞘
刀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鞘,末端較寬,頭部呈三角形,離末端4.5cm之鞘左右二側寬出2cm之長,寬0.6cm,用以繫竹片人字形編之圈條,在鞘面一面繫成交叉形,圈條101cm,鞘背雕有幾何圖形。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帽,帽高8.0cm一圈是用籐編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上部份到帽頂都是用椰子皮製成,用籐條做的顎帶,修緣是夾條縫紮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