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1個藏品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角色劇照
林嘉義
《山から見える町の灯》(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林摶秋於厚生演劇研究會時期的作品,是一齣音樂童話劇。 1943年9月於台北永樂座公演。
1943年舞台劇《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角色劇照
林嘉義
《山から見える町の灯》(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林摶秋於厚生演劇研究會時期的作品,是一齣音樂童話劇。 1943年9月於台北永樂座公演。
1943年舞台劇《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演出一景
林嘉義
《山から見える町の灯》(從山上看街市的燈火),林摶秋於厚生演劇研究會時期的作品,是一齣音樂童話劇。 1943年9月於台北永樂座公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角色劇照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高砂館》演出一景
林嘉義
林摶秋先以日文於1943年(昭和17年)3月出刊的《台灣文學》第2號(夏季號)發表《高砂館》劇作,篇名為〈戲曲 高砂館(一幕)〉。同年9月2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地熱》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地熱》角色劇照
林嘉義
《地熱》,林摶秋於厚生演劇研究會時期的劇作。 1943年9月於台北永樂座公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阿璧 林清標之妻。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阿金婆。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明成伯。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第四幕 討錢。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第一幕 藥店。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張成南。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張淵福
張淵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淵福,1912年出生於台北市,筆名春光淵,人稱「淵福仙仔」。自幼喜歡布袋戲,也在永樂座、第一劇場接觸了平劇與無聲電影。剛就讀太平國小時,仍有漢文教育,之後就接受日文教育。
郭夜人
郭夜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郭夜人,1906年9月2日出生於台北市,本名郭德發,父親是迪化街批發雜糧的商家。就讀成淵中學時,郭夜人就時常去永樂座和港町(今之貴德街)的茶行聽蔣渭水演講或是看戲,開始對新劇產生極大興趣,也因此認識了歐劍窗。1938年加入歐劍窗主持的「鐘鳴新劇俱樂部」。
矮仔財
矮仔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矮仔財,1916年生於台北建成町圓環,原名鐘福財,因外祖無嗣而改姓為張福財。國小畢業後,因為流利的日文,以及展現出的表演才華,獲得赴日灌錄唱片的機會。回台後更以「福財」為名發表多首台語歌曲。早期他也加入「鐘鳴新劇俱樂部」跟朋友研究舞台劇,並作業餘的話劇演出。
《今天不回家》工作照
《今天不回家》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大眾公司出品的《今天不回家》租借台北市波麗路咖啡廳拍攝。 導演白景瑞(左2)正在指示演員演出,35mm ARRI 攝影機右方的是攝影師林贊庭。 前排坐者左起為演員甄珍、雷鳴、李芷麟。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凌波參加香港邵氏公司代表團來台參加金馬獎相關活動。 10月30日至遠東戲院為新片《花木蘭》隨片登台,並接受錦旗一面。右為鄒文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