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078個藏品
珠腰帶
珠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Habu´Muiy 腰飾(男性飾品)。
項圈
項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Mayun(大貝殼)此物件是男性繫於頸部的裝飾,也可做為盛裝上配帶的飾品(如貝珠衣上的裝飾)。 此物件由貝殼、琉璃珠、苧麻與銅鈕所組成。其中貝殼、琉璃珠與銅鈕均來自與其他族群交換而來,主要應為噶瑪蘭族人。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刀鞘
刀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鞘背:由護鞘開始,二條平行兩頭蛇浮彫,蛇背刻有菱形紋,向鞘末一端的二蛇頭間,有一三角形洞,緊接著是一人頭彫,然後是一蛇頭。
毯子
毯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 1.賽考列克:Balus Snuyu 2.澤奧利:Balax Cnuyu。 此布在南澳泰雅人為被單或床墊,此布的編織技法為Snuyu/Cnuyu(斜紋織)。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Syangan(矛刀)此物器為南澳泰雅人狩獵用具及作戰武器。 木柄帶有金屬頭的標槍,是獵人打獵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刺殺山豬、黑熊時,是非常重要的獵具。 此外,由清代劉銘傳的奏摺所見,這項武器也是用來抵禦清兵進入山區的重要作戰武器。
煙斗
煙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Tutux Baku(煙斗) (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420):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有鞘的刀。 刀柄(上下二面)浮刻成一站立人像,刃祇有一面。 鞘:由鞘尖以上,有7cm長,稍向前彎,因此刀鞘全部不成直線。 鞘面:由鞘尖向上鏤刻一彎曲而上的蛇,蛇身刻有幾何圖形的紋,再向上則為一浮刻的站立人像,鞘面長19cm。
盤蛇女長衣
盤蛇女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白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右衽,五處有紐扣為橫式,衣二側開叉。衣正反二面之中央,二側與袖的緣鑲黑花邊,乃許多組對立的磬紋以曲折紋連成。黑花邊緣有黑條波狀紋。袖端裱黑花布並波狀紋黑邊。黑花布每組圖案由二相對的U形夾一菱眼形間帶有曲折線條紋搆成。紐扣穿鼻呈盤花狀。
巫師法具盒
巫師法具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法具盒下半部為木製,紅漆,用銅及貝殼裝飾;上半部是網袋,網口綴有小藤環,加上細繩,可束緊袋口,亦可提拿。一般法具盒的製作方式是將整段木塊挖空而成,除盒底外,其餘幾面都有雕刻,且以陽刻為主。雕刻題材多人和動物,動物紋中以百步蛇紋、鹿紋最多,另有鋸齒紋、三角連續紋等。
肚兜
肚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為一方形麻布,其上以紅、灰、綠、米等四色毛線夾織成大小菱形紋飾,麻布上角往內折五公分,使成為肚兜上緣,左右兩角內面以黑色麻線縫上由紅黑兩色毛線編成的綁帶,並於領口上緣縫上黑、白、黃、橘四色編成的直條形紋織帶,另以黑麻線縫上白色鈕釦飾於布面上,中間成雙排十字,四周圍成一等距菱形狀,上端成V字形。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衣白花葉圖案綢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有紐扣為樣式。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使衣服成為右衽。紐扣穿鼻為紅,黃,綠三色毛線製成帶狀。頸周衣二側,袖端及衣正面中央的襟上裱黑綢布,黑綢布緣鑲黑衣花邊。花邊圖案成“S”磬紋為主的幾何紋顏色為紅,黃,綠相間以白線條紋成二部。
盤蛇女長衣
盤蛇女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右衽,有領,帶袖,二側開叉,五處有紐扣為橫式。紐扣穿鼻處花布製。衣二側,背邊上有曲折紋,卍字紋,菱形帶點紋,線條圖案。花邊緣裱黑衣紅,白,黃三色搆成菱眼,半菱眼的花邊。領上線曲折紋及齒紋,以黃色為主間綴紅色。領周黑布上繡十字以插卷紋。二對立蛇形,紅,綠,黃三色插間白線中分的磬紋。
繡人形女裙
繡人形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及花布縫成,有二腰帶,花布為腰身,腰下打摺。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akowawan(大禮冠盤帽)象徵大頭目兼祭司的氣勢威望與崇高地位,僅主持重要祭儀時穿戴。帽前鑲有貝殼串與巨型山豬獠牙,象徵海洋與陸地,盤帽周圍的大冠鷲羽毛,代表部落的年齡階級,羽飾下方加紮人髮。新選出頭目時須舉行儀式,獲得神靈同意後才可製作新帽。
後敞褲
後敞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cing在古時代是男性於野外奔走時,為保護腳所穿戴的褲片,然而後期kacing的圖樣花紋精緻,常成為男性盛裝衣飾之一。此kacing圖紋大部分為緞帶材縫製而成,依據圖樣型態判斷,此件似與南方部落致贈或交易而來。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頭帶
撒奇萊雅族頭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女用佩袋
女用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鈴鐺,綴以亮片‧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及紫 四色流蘇‧袋上兩邊用玫瑰紅毛線各紫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黑白花邊,白色花邊車成菱形,各菱形中間縫一小圓鏡。
額帶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開絲米龍線在一長條塑膠片上鉤編而成。中間帶狀部份長48.0cm,上間隔縫綴長方形塑膠片,塑膠片之間飾以橢圓形細珠粒、圓細珠粒及小亮片。帶狀以外部份為極長之流蘇。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男子服飾全套(含20694額袋 20695男裙 20696及97腰帶 20698佩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