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7789個藏品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紙錢
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包含童子錢、過關錢、本命錢、亡魂錢、十二元神、七星錢、牛馬將軍、天官錢等八張不同的紙錢。童子錢:童子所指乃為花童,主職照顧陰間的花樹;過關錢:即路關錢,上印有一關隘,中有一陰曹鬼吏持拂塵引路。
文殊菩薩神像木雕粗坯
文殊菩薩神像木雕粗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版印彩紙:福祿壽
版印彩紙:福祿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上三吉星,人間福祿壽。三星裏面,似乎又是以福為首。傳說這位福星大名鼎鼎,他的出身來歷卻眾說不一。有人說他是天官,是元始天尊吐出來的,還有人說他是漢朝的道州刺史楊成。當時,漢武帝每年要道州進貢侏 儒,楊成上任後就奏了一本,說道州有矮民,無矮奴。漢武帝就免了這項進貢。
玉女
玉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教的說法,凡是神仙所住的地方,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來伺候他們,而這童男童女被稱為金童玉女。「金童擎紫藥,玉女捧青蓮。」玉女本來是指仙女,後來伺候仙人的侍女也叫玉女。金童玉女的職責主要是替主人通報傳達、端茶水。常見於觀音兩旁。
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田都元帥」,或稱「相公爺」,也稱「雷元帥」。相傳他是唐朝樂工雷海青,其奉祀源流可考者,是《三教搜神大全》一書:「田元帥唐時人,母蘇氏某次偶至野外,感天上「翼宿」投入懷中,未嫁有孕。元帥生後,外祖蘇老以無父之子,有辱門楣,遂棄諸田間,為雷姓農民拾得,收養為子,名雷海青。
恆邑南鳳堂鎮宅平安符
恆邑南鳳堂鎮宅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版印彩紙:福祿壽
版印彩紙:福祿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上三吉星,人間福祿壽。三星裏面,似乎又是以福為首。傳說這位福星大名鼎鼎,他的出身來歷卻眾說不一。有人說他是天官,是元始天尊吐出來的,還有人說他是漢朝的道州刺史楊成。當時,漢武帝每年要道州進貢侏 儒,楊成上任後就奏了一本,說道州有矮民,無矮奴。漢武帝就免了這項進貢。
佛壇畫:文殊
佛壇畫:文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購自蕭琇仁。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緬甸竹琴琴鍵
緬甸竹琴琴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緬甸竹琴為緬甸絲竹樂團所使用的樂器之一,屬於雙聲部的旋律組樂器。「雙聲部」指的是在緬甸樂器中,由兩根指頭彈撥、兩手拍擊或由兩根木槌敲奏,能同時發出兩個音的樂器。鋼琴傳入緬甸後,樂手仿效竹琴的擊奏技法,利用左右手各一到兩根指頭,在鋼琴鍵盤上敲打成樂。
女書─結拜姊妹書信
女書─結拜姊妹書信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結拜姊妹是江永女子引以為傲的文化傳統。女書流傳地區的社會結構是以儒家父系制的小農經濟為基調,女子向來足不出村,但女書的文字書寫性質,卻使得女子得以跨村締結姊妹情誼。本文物係由江永縣城關鎮江河村村民何增善於2000年提供,為妻子的遺物之一。該女書的漢譯如下: 題言提筆坐 修書先拜情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Hmguc Srayan(巫師咒語法器)此物器為南澳泰雅人巫師做法時的法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男用披肩
男用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披肩一般在日常或工作時皆可穿用,有斜披或是前圍兩種穿法。此披肩上段縫有雙面織紋的飾帶,這樣形式的披肩則多在盛裝或是祭典的場合穿著,在製作上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難度也較高。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Lalaw Mgaga(出草刀)。在日治之前的部落社會,一位獵人會有好幾把刀,其中一把就是獵首用刀,這種刀的特性,在於長且重,利於作戰時使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405):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是部落領袖zingrur家屋內之祖靈柱mulitan,中研院民族所1956年收藏。因mulitan的文化內涵、雕刻藝術等具獨特而稀珍價值,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向文化部提報,於2012年核定為國寶。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排灣族雙管鼻笛
排灣族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雙管鼻笛已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排灣族平和村有百步蛇紋雕刻的雙管鼻笛又最具代表性。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raringdan)以北排灣Vutsul系統的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鼻笛的形制最具代表性,且有關於鼻笛聲模仿頭目家祖先百步蛇以翹起的吻端發聲的傳說。
唐卡─勝樂金剛
唐卡─勝樂金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唐卡,係藏語,即錦緞鑲邊的布綢畫或絲繡,因此也稱為布繪。唐卡的底布以亞麻、粗布或珍貴的絲綢為材料;顏料來源則是礦物及植物,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動物膠及牛膽汁,屬於不透明顏料。唐卡題材十分廣泛,如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西藏風土、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
Plate from "Voyage to the Pacific Ocean"
Plate from "Voyage to the Pacific Ocean"
British Museum
由庫克船長第一次太平洋航程的隨船畫師約翰·韋博 John Webber所繪,收錄在於1784年出版之"Voyage to the Pacific Ocean",描繪的為夏威夷地區南島語族人的船隻。
排灣族巫師箱 Paiwan Shamanic Kit
排灣族巫師箱 Paiwan Shamanic Kit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此件法具盒下半部為木製,紅漆,用銅及貝殼裝飾;上半部是網袋,網口綴有小藤環,加上細繩,可束緊袋口。一般法具盒的製作方式是將整段木塊挖空而成,除盒底外,其餘幾面都有雕刻。雕刻題材多人和動物,動物紋中以百步蛇紋、鹿紋最多。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綁腿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捐贈者姜勤珠女士為里漏部落人,善於製作傳統服飾,本館薦購里漏部落之男子成年禮、女子及巫師之新製服飾三套,亦為姜女士所製作。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上衣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捐贈者姜勤珠女士為里漏部落人,善於製作傳統服飾,本館薦購里漏部落之男子成年禮、女子及巫師之新製服飾三套,亦為姜女士所製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