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耀光

鍾耀光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作曲家、擊樂家|
鍾耀光,1956出生於香港,從小即接觸廣東音樂以及香港商業電臺播放的古典音樂。1977入美國費城演藝學院,之後再入紐約市立大學主修打擊,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6年以自修創作之大型打擊樂作品《兵車行》,竟獲得美國打擊樂協會(P.A.S.)作曲比賽冠軍,於是決定轉往作曲發展,1987年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師事Robert Starer與David Olan學習作曲,並於1991、1995年分別取得打擊與作曲博士學位。他的作品在以西方作曲技法為基礎之下,常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與人文情懷,亦常運用西方現代音樂技法結合科技,製造前衛的音響與效果。2007年鍾耀光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後,本著「新思路」的理念,與具有知名度的國外獨奏家合作,創作西洋樂器與國樂團合奏的作品,並且在其中注入民族音樂風格,將國樂演奏的能見度推向國際。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鍾耀光
其他名稱
英文名: 

CHUNG Yiu-Kwong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作曲家、擊樂家|
鍾耀光,1956出生於香港,從小即接觸廣東音樂以及香港商業電臺播放的古典音樂。1977入美國費城演藝學院,之後再入紐約市立大學主修打擊,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6年以自修創作之大型打擊樂作品《兵車行》,竟獲得美國打擊樂協會(P.A.S.)作曲比賽冠軍,於是決定轉往作曲發展,1987年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師事Robert Starer與David Olan學習作曲,並於1991、1995年分別取得打擊與作曲博士學位。他的作品在以西方作曲技法為基礎之下,常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與人文情懷,亦常運用西方現代音樂技法結合科技,製造前衛的音響與效果。2007年鍾耀光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後,本著「新思路」的理念,與具有知名度的國外獨奏家合作,創作西洋樂器與國樂團合奏的作品,並且在其中注入民族音樂風格,將國樂演奏的能見度推向國際。

Born in 1956 in Hong Kong, Chung was introduced at a young age to Cantonese music and classical music through commercial radio programs in Hong Kong. In 1997 he was admitted to Philadelphia College of Performing Arts and later on to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where he majored in percussion and got his Master of Music in 1982. In 1986, his percussion work Ode on An Army Procession, created during his self-study period, surprisingly won 1st prize at the P.A.S. composition contest, and he decided to shift track to composition. In 1987, he went to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to learn composition from Robert Starer and David Olan and received PhD in Percussion in 1991 and PhD in Composition in 1995. His musical works feature Chinese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humanistic sentiment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western composition techniques, and he often blends western musical techniques with modern technologies to create avant-garde sounds and effects. In 2007, Chung became Director of Taipei Chinese Music Symphony and, based on his concept of New Thought Road, began to work with renowned soloists in Taiwan and from abroad and to compose musical works that incorporate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as well as a style of national music into Chinese Music Symphony, thereby uplifting the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of Chinese music performances.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美國打擊樂協會(P.A.S.)作曲比賽冠軍

獲獎: 

香港中樂團21世紀國際作曲大賽原創組冠軍/國樂合奏曲《永恆之城》

獲獎: 

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

獲獎: 

第二十三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生平: 

自學成功《兵車行》逆轉人生
鍾耀光,1956出生於香港,從小即接觸廣東音樂以及香港商業電臺播放的古典音樂。十二就讀香港培正中學,加入管樂隊,擔任小號、打擊樂手,由樂隊指揮潘裔光老師啟蒙音樂基礎課程訓練。1974年考入香港浸會學院土木系,並加入音樂系西洋管弦樂團擔任打擊演奏,由於才藝受到鼓舞,決定轉學音樂。1977入美國費城演藝學院(Philadephia College of the Performing Arts),之後再入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 Brooklyn College)主修打擊,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0年考入香港管弦樂團,任打擊副首席。在此之前沒學過作曲的鍾耀光,自修理論作曲,並遠赴德國觀摩國際打擊樂比賽,瞭解最新的曲目風格與技法,歷經探索、研究、嘗試演奏, 1986年創作以木琴為主奏的大型打擊樂作品《兵車行》,參加美國打擊樂協會(P.A.S.)作曲比賽,竟然獲得冠軍,受到這個鼓舞,於是決定轉往作曲發展,1987年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師事Robert Starer與David Olan學習作曲,並於1991、1995年分別取得打擊與作曲博士學位。

中國文化思維之運用
鍾耀光於1991年定居臺灣,原擔任兩廳院企畫組長。1996年轉任教於臺灣藝術大學。這段期間他積極從事創作,作品豐富類型廣泛,涵蓋大型西洋管絃樂,器樂獨奏,室內樂,管樂團合奏,為中國傳統樂器的協奏曲,大型國樂合奏,傳統戲曲,音樂劇,劇場音樂乃至新世紀(New Age)風格的小品。留學期間,在旅美華人作曲家,諸如周文中、譚盾、周龍、陳怡等人耳濡目染之下,鍾耀光也體認到以東方文化作為創作泉源的責任與優勢,因此他的作品在以西方作曲技法為基礎之下,常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與人文情懷,例如源自古典詩詞與繪畫的《驚濤裂岸》,《國畫世界》。以傳統音樂素材入樂的《秦王破陣樂》、《水鼓子》。採唐代大曲形式的如《山祭》、《將軍令》等。採民間音樂的如《薩克斯風協奏曲》、《位移》。1995年根據易經64卦的卦象、象型與順序自創作曲系統《周易樂法》,則為結合中國陰陽哲學觀與西洋音集理論及線性延伸理論,提供了頗富創意的方向,並成為他許多作品的創作手法。

展現音效的前衛音樂
運用西方現代音樂技法結合科技,製造前衛的音響與效果,也是鍾耀光的音樂特色之一。《重聲之歌》(為大提琴獨奏與電聲),以經過處理的大提琴音響、Midi音響、其他樂器的取樣音響與素材多元的電腦合成音響,再與大提琴獨奏作結合以製造特殊的音效。《吸積盤》(給六位擊樂家)是有感於黑洞吸積盤的神秘而發的作品,節奏與動機均利用了電腦技術在數學函數的調變下發展而成,演出時,並結合了舞臺、燈光等效果,影射神奇壯麗的天文現象,現場效果頗具震撼。

國際展演與委託
2000年3月,鍾耀光為大型國樂團而寫的《永恆之城》獲得香港中樂團21世紀國際作曲比賽原創組冠軍。他的作品也相繼在國際重要藝術節如「布拉格之春」、「國際現代音樂節」、「上海藝術節」、「亞洲作家聯盟大會」與「國際管樂節」中演出。並與國際音樂家合作,包括《大地之舞》,《草螟弄雞公》由馬友友擔任大提琴獨奏,該作品收錄於臺灣SONY唱片公司發行的《超魅力馬友友》專輯。《客家四季》由林昭亮首演。同時陸續接受Elsner String Quartet、吳蠻(琵琶演奏家)、Sharon Bezaly(瑞典長笛演奏家)、Christian Wirth(法國薩克斯風演奏家)等國際名家之委託創作。

以非傳統的思維帶領國樂團
2007年鍾耀光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他除了以傳統形式寫作國樂曲,例如《騰龍》、《快雪時晴》之外,也本著「新思路」的理念,與具有知名度的國外獨奏家合作,創作西洋樂器與國樂團合奏的作品,並且在其中注入民族音樂風格,例如讓大提琴或長號在《蒙古幻想曲》當中,模仿蒙古馬頭琴的演奏法與人聲「呼麥」的特殊效果,並試圖將國樂團的音色與協奏的樂器做融合。這類作品包括《蒙古幻想曲》(大提琴與國樂團)、《蒙古幻想曲》(長號與國樂團)、《第一薩克斯風協奏曲》、《第二薩克斯風協奏曲》、《胡旋舞》(長笛與國樂團)、《定音鼓協奏曲》與《爵士鼓協奏曲》等。其中不少曲目獲得瑞典BIS唱片公司青睞,收錄成專輯於全球發行,截至目前為止包括「胡旋舞」、「行雲」、「氣韻」與「擊境」等專輯,順勢將國樂演奏的能見度推向國際。

他也寫作不少規模宏大的雙樂團協奏曲,為西洋管弦樂團與國樂團合奏開拓共同演出的空間,例如《雙樂團協奏曲》、《臺北六部曲T.A.I.P.E.I.》。而本著以開創性的跨界節目來拓展「國樂」的定義,鍾耀光以團長與作曲家的身份也促成北市國與不少藝術團體合作,包括結合電影藝術的《城市交響曲》、結合優劇場的《破曉》、結合雲門舞集的《跳Tone》,以及結合國光劇團的京劇歌唱劇《孟小冬》等。以非傳統的思維帶領國樂團,鍾耀光為自己,也為北市國寫下歷史。

領域: 

演奏家

領域: 

作曲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56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香港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9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