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炫文

張炫文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音樂教育家、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
張炫文(1942-2008),音樂教育家、民族音樂學家、作曲家,出生於臺中縣大安鄉(今臺中市大安區),畢業於新竹師範學院。後繼續進修,196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鋼琴、副修聲樂);1973年獲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為臺灣歌仔戲音樂及臺語唸歌說唱音樂之學術硏究第一人。曾任職於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在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1973-1976)、臺灣歌仔學會理事長(1991-1993)、1976年起任教於臺中師專(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直至退休,曾擔任該校音樂系系主任。曾於1976年獲「中興文藝獎」音樂獎章、1985年「鐸聲獎」—推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有功特別獎、1989年臺灣省音樂協進會「歌曲創作」音樂獎章。音樂創作以聲樂曲為主,代表作品有合唱曲《土地之戀》(1983)、《叫做臺灣的搖籃》(1993)及《風吹》(1994)等。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張炫文
其他名稱
英文名: 

CHANG Hsuan-Wen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音樂教育家、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
張炫文(1942-2008),音樂教育家、民族音樂學家、作曲家,出生於臺中縣大安鄉(今臺中市大安區),畢業於新竹師範學院。後繼續進修,196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鋼琴、副修聲樂);1973年獲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為臺灣歌仔戲音樂及臺語唸歌說唱音樂之學術硏究第一人。曾任職於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在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1973-1976)、臺灣歌仔學會理事長(1991-1993)、1976年起任教於臺中師專(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直至退休,曾擔任該校音樂系系主任。曾於1976年獲「中興文藝獎」音樂獎章、1985年「鐸聲獎」—推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有功特別獎、1989年臺灣省音樂協進會「歌曲創作」音樂獎章。音樂創作以聲樂曲為主,代表作品有合唱曲《土地之戀》(1983)、《叫做臺灣的搖籃》(1993)及《風吹》(1994)等。

CHANG Hsuan-Wen (1942-2008) was a music educator, ethnomusicologist and composer born in Taichung, Taiwan. He graduated from HsinChu Teachers’ College, and in 1969 received his Bachelor of Music degree fro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joring in piano and with a minor in voice. In 1973, he was awarded a Master’s degree from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Chang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conduct scholarly research on Taiwanese opera and Taiwan’s ballad singing tradition. From 1972-1976, he worked in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and from 1991-1993, he was the chair of the Taiwanese Opera Association. Chang taught at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from 1976 until his retirement, and was also the diretor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He was awarded the Chung-Hsing Arts and Culture Award in 1976, as well as Excellent Teacher special award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his work in promoting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1989, he was awarded song composition awards by Taiwan Music Association. Chang’s compositions are mainly for voice, and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Love of Land for choir (1983), A Cradle so called Taiwan (1993) and The Kite (1994).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生平: 

張炫文,音樂教育家、民族音樂學家、作曲家,畢生致力於音樂教育、歌仔戲研究與臺灣歌謠創作;1942 年 11 月 27 日生於臺中大安,2008 年 2 月 16 日逝世於臺中市。其求學過程中主要接受西方音樂教育,任教數十餘年中,雖以音樂教育工作為主,但在民族音樂研究和歌曲創作等音樂專業領域,亦卓然有成,得到各界的肯定。是臺灣首位以學術方法深入研究歌仔戲音樂,以及臺灣說唱音樂的學者。

砥礪向學 春風化雨
張炫文出身農家,父母育有九個子女,三歲時母親張柳秀丹即已去世,少年時每天需下田幫忙,極為辛苦。童年時期並無機會接觸鋼琴等樂器,大部分音樂薰陶,都來自歌仔戲與布袋戲。1962 年畢業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今新竹教育大學),在學時師從楊兆禎教授學作曲,畢業後分發到母校小學教書,工作餘暇隨張彩湘教授學鋼琴。1965 年考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鋼琴,副修聲樂(當時無開設作曲主修)。1969 年畢業,1971 年考上當時臺灣唯一的藝術研究所──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開始研究歌仔戲。1973 年得到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學位,其碩士論文《歌仔戲的音樂研究》由史惟亮教授和鄧昌國教授指導,是臺灣史上第一篇研究歌仔戲音樂的學位論文。1973 至 1976 年任職於臺灣省教育廳交響樂團(簡稱省交,今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1976 年起任教臺中師範專科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1996 至 1999 年擔任系主任,2005 年退休。

臺灣歌謠的搖籃推手
除了深入研究歌仔戲音樂,張炫文亦是研究臺灣說唱音樂的學者。從事歌曲創作也屢次獲獎。曾於 1973 至 1976 年連續四年,獲臺灣省交響樂團主辦的作曲比賽冠軍;1976 年獲臺灣省文藝作家協會第二屆「中興文藝獎」音樂獎章;1985 年獲第四屆「鐸聲獎」推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有功特別獎;1989 年獲臺灣省音樂協進會頒「歌曲創作」音樂獎;1993 年獲「詠讚臺灣」徵曲比賽特優獎;以混聲四部合唱曲《將進酒》贏得省交主辦的第四屆華裔作曲比賽第三名。由於長期接受鄉土音樂的薰陶洗禮,創作歌曲親切中蘊含鄉土性,受到聲樂家及合唱團的青睞,更隨著各地合唱團的演唱而流傳海內外。其創作的許多歌曲,包括兒童歌曲、藝術歌曲、合唱曲,都廣受喜愛,更有多首作品曾為各種音樂比賽指定曲,例如藝術歌曲《鄉愁四韻》、《蒼松》、《將進酒》以及合唱曲《土地之戀》、《叫做臺灣的搖籃》、《風吹》、《草仔枝》、《阮的愛底這》、《咱愛溪水攏清清》、《將進酒》、《媽媽的愛》、《生命是一片藍藍的天》獲選為臺灣區音樂比賽(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指定曲;藝術歌曲《海峽的明月》、《歌》、《請別哭泣》獲選為臺灣省「鐸聲獎」教師歌唱大賽指定曲。

前文建會主委聲樂家申學庸在張炫文合唱作品精選集《土地之戀》(2006) 出版時說:「張炫文作品中溫馨的聲響,深耕鄉土情感,造就了臺灣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塊沃土。」音樂時代總編輯楊忠衡也認為他的作品「流露對臺灣語文、詩韻的深刻暸解與熱愛,自然和諧的旋律與和聲。」

領域: 

作曲家

領域: 

音樂學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42.11.27
逝世時間: 
2008.02.16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中市 大安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逝世地點: 
臺中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8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