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立國

明立國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民族音樂學家|
明立國,民族音樂學者,長期投入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1952 年出生於花蓮縣 鳳林鎮。1980 年淡江大學畢業後,全心投入臺灣在地音樂研究;1996 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碩士。曾多次主持大型臺灣原住民之國家文化研究計劃, 並擔任大型藝文展演製作暨主持人。現任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專任副教授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明立國
其他名稱
英文名: 

MING Li-Kuo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民族音樂學家|
明立國,民族音樂學者,長期投入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1952 年出生於花蓮縣 鳳林鎮。1980 年淡江大學畢業後,全心投入臺灣在地音樂研究;1996 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碩士。曾多次主持大型臺灣原住民之國家文化研究計劃, 並擔任大型藝文展演製作暨主持人。現任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專任副教授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MING Li-kuo, born in 1952 in Linfong, Hualien, is a thenomusciologist with a long-term dedication to research in indigenous tribal music in Taiwan. Since she graduated from Tamkang University in 1980, Lin has fully devoted himself to studying local music in Taiwan. In 1996, he received MSc in Musicology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ing has led many national 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s on indigenous peoples in Taiwan and served as producer/master of ceremony of large-scaled art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s and exhibitions. Ming is currently full-tim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Ethnomusicology and Director of General Education, Nanhua University.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生平: 

童年到高中時期點燃音樂熱情
1952 年出生於花蓮縣鳳林鎮,家中排行老二。自幼在家鄉成長,就讀當地國小鳳林國小(1964-1970),並順利考入花蓮縣鳳林初中。家中有了唱片音響,父母親喜愛聽平劇唱片。由大哥明立中開始引導欣賞音樂,聆聽的曲目包括:西洋古典音樂、美國黑人音樂與流行音樂等。對學習樂器產生濃厚的興趣。1967 年考入花蓮中學,對於文學、哲學及音樂進行更廣泛的涉獵。花蓮中學就學期間,一方面參加「海燕」文藝社團,擔任社團幹部,並以「山泉」的筆名發表新詩、文章及樂評,另一方面參加花蓮中學合唱團,該團由郭子究老師指導,不僅比賽戰果輝煌,明立國也在此時學習吉他、小提琴、鋼琴、竹笛等樂器。

大學時期籌組比較音樂學會
退役後,1975 年考入淡江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第二年轉讀中文系。大學時期,明立國向留德演奏家李世登拜師學習吉他,並且與李哲洋、呂炳川等音樂界前輩往來頻繁,經常互動和討論音樂藝術,於是這群人開始籌組比較音樂學會事宜,在 1979 年正式成立,主要成員包括呂炳川、李哲洋、李安和、林二、邱慶彰、 林連祥、明立國等人,明立國擔任秘書,負責《通訊》出版及每月定期學術活動。參與呂炳川田野調查工作,並助呂出版《呂炳川音樂論述集》。

從阿美族歌舞研究開始
1983 年參與文建會委託之阿美族音樂調查研究計畫,計畫成員包括李泰祥、張麗珠、林信來、黃美英、明立國等五人,展開對於阿美族歌舞音樂的深度研究。翌年(1984)應哈佛大學趙如蘭教授之邀,赴美參加亞洲學會及中國演唱文藝學會年會發表論文〈阿美族豐年祭〉,並在哈佛大學「劍橋論壇」報告。之後曾跨足影視圈,擔任臺視「浮生三錄」執行製作(1984)、中國時報文化組(1987)。 1989 年進行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的「阿美族之歌」、「泰雅族之歌」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文之音錄音專輯出版計畫。1990 年參與籌辦由新聞局及中華民國比較音樂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金曲獎。

深入臺灣、多元呈現原民音樂
1990 年代開始,明立國身兼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者、記錄者、演出者和節目製作人多重身份。在製作節目方面,像是「臺灣原住民族樂舞系列:1991 布農篇」 由明德、羅娜、桃源、霧鹿四村擔綱演出;「臺灣原住民族樂舞系列:1992 卑南篇」,由知本、建和、利嘉、泰安、初鹿、下檳榔及南王等部落擔綱演出;「臺灣原住民族樂舞系列:1993 鄒族篇」,將達邦、特富野兩大社為主的北鄒,與撒阿魯亞、卡那卡那布兩群的南鄒整合展演等。同時,他也執行多項政府機關委託的研究計畫,例如文建會委託「布農族音樂舞蹈文化調查研究計畫」(1992)、「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社區總體營造規畫研究案」(協同主持,1997 年第一期、1998 年第二期)等。這段時間他記錄出版的臺灣原住民音樂專輯則包括「奇美之歌」(1993)、「從 Pasiputput 到葡萄成熟時:布農族音像報告之一」記錄片(1997)等。同時活躍於學術界和表演藝術領域,多方受人肯定。

留學香港、強化音樂學術與教育知能
1993-1996 年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音樂學部,攻讀民族音樂學領域,強化明立國從事的臺灣音樂研究。1995 年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澳洲坎培拉舉型的第三十三屆「國際傳統音樂委員會」(ICTM)世界年會,發表關於布農族祭儀音樂的論文,獲得國際音樂學術領域的注意。香港中文大學取得民族音 樂學碩士後,應聘為臺原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組召集人、臺灣體育學院舞蹈系兼 任講師。1998 年轉聘為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師、臺南藝術學院音樂系 兼任講師。2001 年升等,任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民族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臺南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6年升等,任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民族音樂學系副教授、兼任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2013 年接任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作育英才無數,指導論文成果優異,經常獲得獎項肯定。除了對臺灣高等音樂教育貢獻卓著,近年亦曾擔任傳藝類「金曲獎」評審團總召(2011)、與傳藝類「金曲獎」頒獎典禮總顧問(2012)等職務,對臺灣傳統音樂亦具影響力。

領域: 

音樂學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52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花蓮縣 鳳林鎮
識別碼
M109
檔案列表